一個人撐著傘,看著熙來攘往的街口,11歲的我不知何去何從,繁華的城市對照著我內心的荒涼,是一個荒謬的景況。
公式就是:問題/煽動/解決。這是正面訊息的變化形式。
這些公式可以運用在二十頁的廣告函、一分鐘的電視銷售廣告,以及十分鐘的銷售演講。」 搭起橋樑:「那不再是天方夜譚,它可以在你的現實人生中成真。」 案例:婚姻諮詢 陳述問題:「你和你的配偶不再像之前那樣聊天,現在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有點怪。你每天都會看報紙的分類廣告、Craigslist分類廣告網站。好處①→好處②→好處③。
即使是零經驗、剛浮現銷售需求的素人,也能一步步循序漸進瞭解銷售的邏輯, 正確使用吸引購買的文字,組合出最適合自己產品的文案寫作方式。即使沒離婚,你們住在一起過日子也會很不快樂,對方不再是情人、也不是摯友,只是個室友。但行政院提出的「肉品源頭追蹤」、「產地標示」,全都亂了套。
美國在私底下有何盤算,無論是軍購、國安或貿易協定,如何逼迫民進黨,目前並未有檯面上的交易。但過程中蔡政府的許多舉措,都有自相矛盾之嫌,使得爭議不斷擴大。蔡英文政府為開放美國萊克多巴胺豬肉,提出九項萊豬相關行政命令,於12月24日在立法院表決。一方面是在野黨國民黨終於找到合理、可全面攻擊執政黨的議題。
說到底,民進黨政府這次開放美豬是不知道因什麼壓力而趕鴨子上架,倉促行事,所以攪得一團糟。豬肉含有此類化學添加物本來就沒必要,為了開放還要花稅金去加強控管?而政府除了口口聲聲保證安全與正面,卻提不出確切的管理方式,細節也改來改去。
但蔡英文的作法卻是先決定通過各個進口細項,然後交立法院表決。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受訪問表示,他認為開放萊豬的影響「都是正面的,有哪個負面的?」這是農業首長的看法。這在民心上就會造成一種被出賣感。目前姑且可相信,民進黨並非自願開放,而是受到美方壓力,一如當年的馬英九政府一樣。
如果事情發展跟蔡政府的保證相同,這個議題可能會跟年金改革、勞基法休惡或同婚修法一樣,過了就算了。但這次美豬卻是在「政府說只有正面,沒有負面」的情況下,叫大家安心就好。「為何開放?開放了會怎樣?要怎麼因應?」就這三個關鍵。但關鍵是,民進黨政府在上面提到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行徑中,呈現出來的是什麼樣的態度? 其實有兩個可能性。
不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就算了,還為美國宣傳?這更激起一種「政府賣台」的感覺。另一個可能則是,民進黨過去以黨外起家,是民主自由反威權的代言人。
今天當他們執政,自然在道德上不能跟國民黨過去那樣視人民為芻狗。萊豬議題在近兩個月來不斷延燒。
所以整個行政系統,就全面為此政策護航。萊豬政策的重點,目前不在於那些科學上的證據,關鍵是民進黨怎麼讓這個議題搞成一團糟。而民進黨一副「我說了算,我是對的」的姿態就算了,近一個月來,行政院居然大力宣傳美豬有多安全,大家可以放心吃。陳吉仲所謂的「都是正面的,有哪個負面的?」便是在宣告民進黨不會犯錯。如此將缺乏稽核能力,而且標示也不明,可能會導致各行其政。而現實上,因為美豬怎樣都會進口(民進黨全面執政,擋不了),所以配套措施也是民眾最關心的點。
等於要嘛政府花很多錢來稽查,不然就是無法嚴格監控,這更讓人覺得莫名其妙。如果是這樣,李登輝時期為了加入WTO,台灣稻米與農產品受到強大衝擊,農委會也提出諸多措施來維持農業生存,糧食自給率依然直線下降。
但事情看起來不是如此。整個宣傳讓許多民眾看了越來越火。
在網路媒體更加發達的時代,這種比李登輝政策還不如的愚民作法,只會激起民憤而已。但馬英九政府當年起碼在技術上,透過立法院的操作,讓牛豬分離,使瘦肉精豬肉跟豬內臟不進口,只開放瘦肉精牛肉。
所以因國際情勢而被迫吞下的美豬開放,民進黨就不能說「我也是被逼的,大家要在利弊得失下,顧好自己,我保護不了你們」,只能極力證明自己沒有錯,證明自己與人民站在一起,不會有傷害人民的政策。民進黨的處理過程卻讓人大搖其頭。最核心的部分在於,萊豬既然安全,且是合乎WTO規範,是國際貿易公平性的一環,那為何教育部會跳出來說,國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會禁用美豬?然後政府還禁止台灣豬農使用瘦肉精,不是說是國際趨勢?既然瘦肉精安全,用了不是更有國際及國內市場競爭力?怎可限制台灣豬農權益?此外,政府並編列百億養豬基金,促銷護盤同時防止豬價崩跌,不是說台灣人都不吃美豬?進口了也不會太多人買?那豬價為何可能崩跌? 上述做法都在自打嘴巴,在在暗示「萊豬沒那麼安全」、「大家會貪便宜而吃美豬」,以及「台灣就是會受到美豬進口的產業衝擊」。而開放了換來什麼好處?目前看不到
今天當他們執政,自然在道德上不能跟國民黨過去那樣視人民為芻狗。在網路媒體更加發達的時代,這種比李登輝政策還不如的愚民作法,只會激起民憤而已。
最核心的部分在於,萊豬既然安全,且是合乎WTO規範,是國際貿易公平性的一環,那為何教育部會跳出來說,國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會禁用美豬?然後政府還禁止台灣豬農使用瘦肉精,不是說是國際趨勢?既然瘦肉精安全,用了不是更有國際及國內市場競爭力?怎可限制台灣豬農權益?此外,政府並編列百億養豬基金,促銷護盤同時防止豬價崩跌,不是說台灣人都不吃美豬?進口了也不會太多人買?那豬價為何可能崩跌? 上述做法都在自打嘴巴,在在暗示「萊豬沒那麼安全」、「大家會貪便宜而吃美豬」,以及「台灣就是會受到美豬進口的產業衝擊」。另一方面,民進黨怎麼講也不清楚「開放是為了大家好」,各種配套與說法前後失據,加上支持者火上加油,在網路上痛罵有疑慮的一般民眾,更使得「萊豬政策」民心觀感盡失。
但過程中蔡政府的許多舉措,都有自相矛盾之嫌,使得爭議不斷擴大。而「賣台」偏偏就是台灣民眾很在意的點,所以民憤日深。
整個宣傳讓許多民眾看了越來越火。如果事情發展跟蔡政府的保證相同,這個議題可能會跟年金改革、勞基法休惡或同婚修法一樣,過了就算了。但事情看起來不是如此。但這次美豬卻是在「政府說只有正面,沒有負面」的情況下,叫大家安心就好。
另一個可能則是,民進黨過去以黨外起家,是民主自由反威權的代言人。不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就算了,還為美國宣傳?這更激起一種「政府賣台」的感覺。
有別於國民黨的威權專制,民進黨向來都是以「本土」、「跟人民站在一起」、「對抗中國」的價值,吸引選票與支持者。無論政府或民間的因應也都實在,所以民怨較低。
但人民並未有太多疑慮與苛責,因為那個衝擊顯而易見,利弊得失清楚。彷彿行政院是美國養豬協會的代言人一般。